影響物流行業發展的有利因素
在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,物流需求持續快速增長,社會物流總額不斷擴大。2005~2010年,物流總費用保持了11%以上的增長速度,高于同期GDP的增長速度,2010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25.4萬億元,按可比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15%,2010年全國物流總費用為7.1萬億元,同比增長16.7%。2009年3月,《國務院關于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》(國發【2009】8號),物流行業列入國家十大產業振興規劃,是服務行業中唯一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產業,標志著我國物流產業進入規范和快速發展的新時代。專業細分市場方面,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是一個極具成長性、擁有巨大市場的產業,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銷售產值達6.39萬億元,實現了24.5%的高速增長,受國內電子信息產業強勁增長推動,國內電子信息產業領域的物流服務市場需求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。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空間廣闊 第三方物流已成為現代物流發展的主流趨勢。歐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約為76%,美國約為58%,且第三方物流的比例仍在快速增長。目前,我國的第三方物流所占的比例僅為10%,還沒有形成有規模優勢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業,這是我國現代物流產業中最薄弱的環節。
2000-2007年我國物流外包市場(即第三方物流市場)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%,超過90%的大型科技企業有物流外包需求,隨著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,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增速將會進一步加快。國內物流基礎性設施進一步完善 交通設施規模迅速擴大,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設施條件。截至2010年底,全國鐵路營業里程9.1萬公里,高速公路通車里程6.5萬公里。物流園區建設開始起步,倉儲、配送設施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,一批區域性物流中心正在形成。物流技術設備加快更新換代,物流信息化建設有了突破性進展。物流行業發展水平顯著提高
一些制造企業、商貿企業開始接受現代物流管理理念、方法和技術,實施流程再造和服務外包;原有的運輸、倉儲、貨代企業實行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,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;一批新型的物流企業迅速成長,形成了多種所有制、多種服務模式、多層次的物流企業格局。物流費用成本呈下降趨勢,促進了經濟運行質量的提高。物流業發展環境明顯好轉 國家“十一五”規劃綱要明確提出“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”,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繼建立了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綜合協調機制,出臺了支持現代物流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。
2009年2月,國務院審議并通過了《物流業調整振興規劃》,物流統計核算和標準化工作,以及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等行業基礎性工作也取得明顯成效。 華鵬飛現代物流所在地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布的2007年第1號文件《關于加快我市高端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》提出:“支持現代物流企業拓展網絡服務體系,發展骨干型物流企業,形成以第三方、第四方物流企業及供應鏈管理服務企業為主體的物流產業群”,并將“現代物流”作為深圳市經濟發展的“三大支柱產業”之一,出臺多項政策扶持現代物流產業的發展。